1、為什么地心溫度會那么高?
地球誕生之初產生了大量的能量,由于地球無法很快冷卻下來,便造成了地球內部持續的高溫。地球深處的熱量有3個主要來源:地球形成時生成的熱量;地核物質下沉至地心時磨擦產生的熱量;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地球熱量的釋放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結果是地球原生熱量的大部分被保留了下來??茖W家推算出地幔底部(即外核頂部)的溫度,大約是3500K至5500K。
2、我們呼吸的氧氣來源于什么?
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全部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植物利用葉綠體中的葉綠素吸收陽光,將水分子分解成氫和氧,從而放出氧氣,同時還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
3、人為什么有男女之分?
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于一個叫做“受精卵”的細胞,這個細胞不斷分裂增殖,形成了數以百萬億計的細胞,最終孕育成一個完整的胎兒。每個細胞中都有46條染色體,它們就像是一張張帶著父母遺傳信息的記憶卡。這其中有一對十分特別的染色體決定了人類的性別,稱為性染色體,一條來自爸爸,一條來自媽媽。性染色體又有兩種,一種叫做X染色體,另一種叫做Y染色體。當這一對性染色體組合的結果是XY時,受精卵就會發育成男性;當這一對性染色體組合的結果是XX時,則發育成女性。你究竟是男孩還是女孩,在受精卵中就已經決定了,而且不會再改變。也就是說,從人生命剛形成的那一刻起,性別就已經確定了。
4、孩子的性別由誰的基因決定?
由于傳統觀念的沿襲,生男生女成為許多準爸媽的一大難題,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到底能生男孩還是生女孩。其實生男生女都是一樣的,它有它的自然規律,偏方并不能達到真正的目的。
父親和母親各提供一半的遺傳基因,但是母親只有X染色體,父親則有X、Y、兩種染色體。當形成受精卵時,如果精子進入卵子時,攜帶的是Y染色體,那么生出來的孩子就是男孩,如果攜帶的是X染色體,那么生出來的就是女孩。所以其實生男生女都取決于父親,精子的類型決定了孩子的性別。
5、抗生素能殺死病毒嗎?
在治療感冒時,醫生告誡我們不要濫用抗生素,并說抗生素不能殺滅病毒,這是因為細菌和病毒的結構及代謝是不同的??股啬軌驓缁蛞种萍毦?,主要是通過破壞細菌的正常代謝過程而達到的。病毒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過程,因此,抗生素對病毒也就無能為力了。
6、大陸漂移學說是怎樣的?
大陸漂移學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學說。大陸彼此之間以及大陸相對于大洋盆地間的大規模水平運動﹐稱大陸漂移。該學說認為,地球上所有大陸在中生代以前曾是一個統一的巨大陸塊,稱為泛大陸或聯合古陸,其余部分稱為泛大洋。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導致大陸發生從兩極向赤道的離極運動。數百萬年來,我們生活的大陸一直在緩慢地漂移,并將繼續漂移。
7、接種疫苗可以治療多種傳染病嗎?
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但不能治療多種傳染病。接種疫苗,就是用人工接種的方法,給人體輸入死的(醫學上稱為“滅活”)病原微生物,或喪失致病能力的病原微生物,或是病原體的抗原性性質,用它們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的免疫物質,從而增加了對某種疾病的抵抗能力,使被接種者對這種病不感染,或者感染后不發病。疫苗接種的主要目的是使身體能夠制造自然的生物物質,用以提升生物體的對病原的辨認和防御功能。
8、恐龍的滅絕與人類的起源相隔多久?
恐龍生活在距今大約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支配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它們在6500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而人類誕生于500萬年前,也就是說人類的起源與恐龍的滅絕相隔了6000萬年。
9、含放射性物質的牛奶經過煮沸后對人體是否有害?
將含放射性物質的牛奶沸煮,破壞了牛奶的分子結構,但對放射性物質是沒有用的。因為放射性是某些元素的特性,只要其原子核內部結構不改變,其放射性會依然存在。所以,含放射性物質的牛奶經過煮沸后依然具有放射性,對人體依然有害。
10、光速與聲速哪個快?
光速即為光波或電磁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光速是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真空中的光速定義值為c=299792458m/s。聲速是指聲波在媒質(介質)中傳播的速度。聲速在干燥空氣中約為340m/s。下雨的時候打雷閃電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見雷聲的,然而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產生的,有先有后的被觀察到說明光速和聲速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先看到閃電說明光速比聲速快。
11、地球的板塊運動會造成地震嗎?
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威爾遜首先提出“板塊”概念,1968年法國人把全球巖石圈劃分成六大板塊,即歐亞、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極洲板塊。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是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帶,也是火山、地震較為集中的地帶。板塊學說是大陸漂移、海底擴張等學說的綜合與延伸,地球的板塊運動會造成地震。
12、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乙肝病毒主要有以下的傳播途徑:母嬰傳播、醫源性傳染、輸血傳播、密切生活接觸傳播、性傳播。乙肝病毒不會通過空氣傳播。
13、生物的性狀是由什么決定的?
自然界的生物多姿多彩,即使是同一種生物,它們之間也或多或少有所不同,簡單地說,這種不同的表現就是生物的各種性狀,然而你知道各種性狀的“幕后”操縱者是誰嗎?這個“幕后”操縱者就是“基因”?;蚴沁z傳的物質基礎,通過復制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使后代出現與親代相似的性狀,也通過突變改變自身的特性,儲存著生命孕育、生長、凋亡過程的全部信息。生物體的生、長、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現象都與基因有關?;驔Q定著生物的性狀,例如植物開什么顏色的花就是由植物的基因決定的。
14、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間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為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
15、人類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嗎?
人類進化是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后,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理論,認為人類起源于類人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一步一步發展而來?,F時生物學及考古學界一般認為,人類起源于類人猿,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類四個階段。
16、放射性現象指的是什么?
原子核自發地放射出α、β、γ等各種射線的現象,稱為放射性。放射性是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殼勒爾發現的。許多天然和人工制造的核素都能自發地放射出射線。放射性現象有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之分。
17、激光是由匯聚聲波產生的嗎?
激光不是由匯聚聲波產生的,它是物質因受到激發而產生的光。一個原子從高能階降到低能階時,會放出一個光子,叫做自發放光。原子在高能階時受到一個光子的撞擊,就會受激而放出另外一個相同的光子,變成兩個光子,叫做受激放光。如果受激放光的過程持續產生,則所發出來的光子便會越來越多。只要我們把高能階的原子數量控制在高于低能階的原子數量,那么受激放光的過程就會持續產生。
18、原子和電子哪個更???
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組成。電子是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質量極小,帶負電,在原子中圍繞原子核旋轉。所以,電子與原子相比,當然電子更小。
19、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分別需要多久?
地球繞著自轉軸不停地旋轉,每轉一周就是一天,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地球不但自轉,同時也圍繞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一周為一年。
20、茫茫宇宙中都有些什么?
宇宙萬物由各種粒子組成。例如,不同數目的質子和中子相結合,形成不同的原子核;不同的原子核又和外圍的電子組成不同的原子;原子再結合成分子,分子又構成宇宙間千差萬別的物體。宇宙中的天體形形色色,太陽系內有太陽、行星、矮行星等,太陽系外有眾多的恒星、星云、星際物質等,他們共同組成了銀河系。銀河系以外,又有眾多的河外星系、星系際物質、星系團、以及尺度更大的天體系統。此外,宇宙間還充斥著從早先殘留下來的背景輻射,以及目前尚未揭開神秘面紗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21、宇宙大爆炸理論是怎樣的?
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是由一個致密熾熱的奇點于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脹形成的。爆炸之初,物質只能以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斷膨脹,導致溫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隨著溫度降低、冷卻,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復合成為通常的氣體。氣體逐漸凝聚成星云,星云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恒星和星系,最終形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宇宙。
22、為什么太陽會發光?
太陽主要由氫組成,氫占質量的70%以上。在太陽內部高溫(在1000萬K以上)、高壓(約為2500億大氣壓力)的條件下,氫原子會發生“熱核反應”,由4個氫原子核合成為1個氦原子核。在這個反應中,有一部分質量轉化為能量,放出大量的熱量。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類似于地面上的氫彈爆炸。正因為在太陽核心區不斷地發生無數的“氫彈爆炸”過程,為太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為我們帶來長久的溫暖和光明。
23、物質的“分子”有哪些特性?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微小單元,它是能夠獨立存在并保持物質原有的一切化學性質的較小微粒。分子的概念最早是由意大利的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提出,他認為:“原子是參加化學反應的最小質點,分子則是在游離狀態下單質或化合物能夠獨立存在的最小質點。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單質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構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構成?;瘜W變化的實質就是不同物質的分子中各種原子進行重新結合?!狈肿右话阌稍訕嫵?。
24、為什么空氣不“空”?
在1771年,瑞典藥劑師舍勒將一塊橡皮似的白磷,扔進一個空瓶子。白磷是個脾氣暴躁的家伙, 它平白無故就會 “發火” ——在空氣中自燃。舍勒發現,白磷燃燒之后,瓶子中失去了約1/5的氣體,而且小老鼠在剩余的氣體中會很快死亡。這件事引起了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的注意。他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最后得出結論:那失去的1/5氣體,叫做“氧氣” ,剩下的是不助燃的“氧氣” ?,F在測定,干燥空氣中氧氣約占21%,氮氣約占78%,其他氣體約占1%。所以空氣并不是“空”的。
25、“DNA”是什么?
DNA,中文譯名為脫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基因組成的,有時被稱為“遺傳微?!?。DNA是一種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以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長期性的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食譜”。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RNA所需。帶有遺傳訊息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
26、“Internet”指的是什么?
Internet即互聯網,國際互聯網始于1969年的美國,又稱因特網,是全球性的網絡,是一種公用信息的載體,是大眾傳媒的一種。具有快捷性、普及性,是現今最流行、最受歡迎的傳媒之一。這種大眾傳媒比以往的任何一種通訊媒體都要快?;ヂ摼W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語言互相通信的計算機連接而成的網絡,即廣域網、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的國際計算機網絡。
27、“Internet”的作用是什么?
互聯網是一個世界規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務資源,它為人們提供了簡單而且快捷的通信與信息檢索手段。通過使用互聯網,全世界范圍內的人們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經驗和信息。因此,互聯網可以讓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人們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它已經成為了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第一個世界性的圖書館和第一個全球性的論壇。
28、什么是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指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技術。它是高技術的前導,信息技術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包括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光導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
29、人類的日?;顒幽男┡c輻射相關?
輻射存在于整個宇宙空間,日常生活中,輻射可謂無處不在,除了來自太空的放射線以及地球上各種放射性物質的輻射,從電視、冰箱、微波爐、電腦到高壓線、電視臺信號塔、醫院的X光機檢查等所產生的各種輻射無不與人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系。尤其是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和一些電磁療法的推廣,人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各種輻射,既有電離輻射也有電磁輻射。但是,不必太擔憂,過量的輻射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30、科學地研究事物的過程是什么?
科學地研究事物的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猜測和假設——進行觀察、推理、實驗——得出結論。
31、測試一種新藥療效的方法是什么?
科學家想測試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新藥是否有療效,采取的測試方法一般為:給一定數量的高血壓病人服用這種藥,另外給相同數量的高血壓病人服用無效無害、外形相同的安慰劑,然后觀察這兩組病人中各有多少人的血壓有所下降。這就是科學上進行臨床測試新藥的方法。
32、遺傳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遺傳病是指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遺傳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疾病,常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發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聾啞、血友病等,這些遺傳病完全由遺傳因素決定發病,并且出生一定時間后才發病,有時要經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后才能出現明顯癥狀。
如果醫生為一對夫婦身體檢查后,告訴他們,如果他們生育孩子的話,他們的孩子患遺傳病的可能性為1/4,那么則意味著他們生育的孩子都有可能得遺傳病,并且每個孩子患遺傳病的可能性均為1/4。
33、患白化病的父母一定會生出白化子女嗎?
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也就是說患白化病子女的父母親都是致遺傳病基因的攜帶者。白化病的遺傳病特點大體是這樣的:如兩個患白化病的病人結婚,他們的子女都將患白化病。從優生學上來說這種情況應禁止婚配。白化病人同正常人結婚,他們的子女不表現病態,但在體內都帶有白化病的基因。夫婦兩人均帶有白化病基因,所生的子女中,有的可能是白化病患者.有l/2的可能不表現癥狀,但實際上是白化病基因的攜帶者,有l/4的可能為正常孩子。有人祖上三代都沒有白化病,當他們的后代出現白化病表現的時候,他們感到很詫異,這是從哪遺傳來的呢?其實是因為他們都是白化病基因的攜帶者。
34、什么是基因工程技術?
基因工程技術是在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科學領域。它通過工程設計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對生物遺傳物質進行加工,定向地改變遺傳物質的組成,把某種生物攜帶的特定基因引入另一種生物體,使后者獲得特有的生物物征。
35、什么是“克隆”技術?
“克隆”(Clone)本意是無性繁殖,它不靠性細胞而是生物的體細胞進行繁殖。1997年,英國科學家采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出世界上首只克隆綿羊“多利”。
36、什么是城市熱島效應?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廠、汽車、家庭爐灶等大量消耗能源,釋放出的廢熱進入大氣,直接增暖了大氣,使城市年平均氣溫比郊區高0.5~0.8?C甚至更多。在溫度分布圖上,城市猶如一個溫暖的島嶼,故稱為城市熱島效應。
37、什么是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于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已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關注。
38、什么是霧?
在水氣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氣溫接近露點,相對濕度達到100%時,空氣中的水氣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凡是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于1千米時,氣象學稱這種天氣現象為霧。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三是有凝結核。
39、什么是霾?
霾,也稱陰霾、灰霾(煙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霾的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氣象學上稱為氣溶膠顆粒。近些年來,隨著空氣質量逐漸惡化,“霾”天氣現象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當中含有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其中最有害健康的是氣溶膠粒子,如礦物顆粒物、硫酸鹽、硝酸鹽、燃料和汽車廢氣等,它們在人們毫無防范的時候侵入人體呼吸道和肺葉中,從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生殖系統等疾病,諸如咽喉炎、肺氣腫、哮喘、鼻炎、支氣管炎等炎癥,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心肌缺血及損傷。而霾也常常引發交通事故。
40、什么是酸雨?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過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質,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為的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所造成的。中國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為硫酸雨,少為硝酸雨,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我國一些地區已經成為酸雨多發區,酸雨污染的范圍和程度已經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
41、什么是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質或者天然物質。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有23個類別,2000多個品種,包括酸度調節劑、抗結劑、消泡劑、抗氧化劑、漂白劑、膨松劑、著色劑、護色劑、酶制劑、增味劑、營養強化劑、防腐劑、甜味劑、增稠劑、香料等。中國對食品添加劑定義為: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和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42、為什么食鹽里要加碘?
碘是人體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乏會引起甲狀腺腫大的疾病。兒童缺碘,則嚴重影響其智力發展,導致智商低下,因此人們將碘稱為智慧元素。研究證明,一個正常成年人每天需攝入100微克的碘,若長期攝入量不中50微克/天時,就可能得碘缺乏病。用加碘食鹽防治碘缺乏病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一種好方法。食鹽加碘不是在食鹽中加單質碘,而是添加少量合適的碘化物。目前我國在食鹽中加碘主要使用碘酸鉀,而過去則是碘化鉀。
1.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有哪些特征?
一、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高速性;二、現代科學技術應用的綜合性;三、當代科學技術對社會各個層面的滲透性;四、當代科學技術對社會影響的深刻性。
2.五大科學前沿是指哪些?
宇宙科學:研究在觀測所及的宇宙空間范圍內物質的分布和運動,宇宙的結構、起源和演化,以及宇宙空間的幾何特性等的學科;
基本物質科學: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及其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學科;
地球科學:研究地圈、水圈、氣圈、生物圈及其相互關系的學科;
生命科學: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本質,智慧的產生和發展的學科;
非線性科學:研究數學、物理、生物、經濟等各門科學中,各種非線性現象所普遍豐在的共性的交叉學科。
3.六大高技術領域是指哪些領域?
一般認為,六大高技術領域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它們將在本世紀獲得迅速發展,并通過廣泛的實用化和商品化,成為日益強大的高技術產業。以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為標志的生物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核心;以光電子技術、人工智能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前導;以超導材料、人工定向設計的新材料為標志的新材料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支柱;以航天飛機、永久太空站為標志的空間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外向延伸;以深海采掘、海水利用為標志的海洋技術將成為21世紀技術的內向拓展。
4.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獎項是什么?
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獎是諾貝爾獎 (Nobel Prize),該獎創立于1901年,它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共設物理學、化學、醫學及生理學、文學、和平事業及經濟學六項獎。每年12月10日頒發。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5.我國的最高科技獎是什么?
為了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中國設立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等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最高科技獎為中國科技界最高獎項。
6.什么是超導?
超導是指某些物質在一定溫度條件下(一般為較低溫度)電阻降為零的性質。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H·卡茂林·昂內斯發現汞在溫度降至4.2K附近時突然進入一種新狀態,其電阻小到實際上測不出來,他把汞的這一新狀態稱為超導態。以后又發現許多其他金屬也具有超導電性。低于某一溫度出現超導電性的物質稱為超導體。
7.什么是激光?
激光是20世紀以來,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后,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和“奇異的激光”。 1960年,貝爾實驗室的查爾斯·托尼斯和同事們一起,成功地在25英里的距離內發射出具有巨大能量、極其狹窄的光束,它的亮度要比太陽光高出100倍,這就是激光。目前,激光在醫學、印刷、唱片等行業有著廣泛的應用。
8.什么是3S技術?
3S技術是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遙感技術(RS)的通稱,是空間技術、傳感器技術、衛星定位、導航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多學科高度集成的對空間信息進行采集、處理、管理、分析、表達、傳播、應用的現代信息技術。
9.什么是“地心說”?
地心說是由1500多年前希臘科學家托勒密創立的。托勒密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靜止不動,日、月、行星和恒星均圍繞地球運動,而恒星遠離地球,位于太空這個巨型球體之外。這就是托勒密的地心說。
10.什么是“日心說”?
日心說,也稱為地動說,是關于天體運動的和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推翻了長期以來居于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
11.為什么會出現日出日落?
地球是一個不發光又不透明的球體,同一瞬間陽光只能照亮半個球,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白晝,沒有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黑夜。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叫做晨昏線。任一瞬間,地球各地所初的?晝夜狀態可以用太陽高度來表達.太陽高度是太陽高度角的簡稱,表示太陽光線對當地地平面的傾角。在晝半球上的各地,太陽高度總是大于0度,即太陽在地平線之上;在晨昏線上的各地,太陽告訴等于2度,即太陽剛好位于地平線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陽高度總是小于0度,即太陽位于地平線之下.由于地球不停地運動,晝夜也就不斷地交替,也就出現了日出日落。
12.太陽系的成員有哪些?
由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行體和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叫太陽系。在太陽系中,太陽是中心天體,其他天體都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繞太陽公轉。它的主要成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3.地球的結構是怎樣的?
地球大約有46億年的歷史,始終處于不斷變化和運動中。在一系列演化階段,保持著一種動力學平衡。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地球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為第三顆。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還有磁層,形成了圍繞固態地球的外套。地球及其天然衛星——月球,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即地月系統。
14.什么是光年?
光年是天文學中常用的距離單位,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離叫光年。一光年等于94650億公里,或63240天文單位,或0.307秒差距。
15.什么是蛋白質?
二十種結果不同的氨基酸按照其組成和排列次序的不同,構成了成千上萬種大小不等、功能不同的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是存在于一切生物體中的高度復雜物質,具有重要的生物化學功能。
16.什么是遺傳與變異?
生物子代和親代之間的相似現象叫遺傳。生物的子代和親代之間,以及子代不同個體之間都有或多或少的差異,這種差異叫做變異。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所引起的變異叫做可遺傳的變異,由環境條件引起的而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的變異叫做不遺傳變異。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既能夠保持物種的相對穩定,又能夠促使生物不斷向前進化。
17.什么是細胞?
細胞是一切生物機體構造和發育的基本單位。細胞的最外面是細胞膜,膜內是細胞質,細胞質里有細胞核,還有線粒體、高爾基體等細胞器。
18.生物進化的規律是什么?
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種類由少到多,生活環境由水生到陸生,身體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19世紀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生物進化理論,奠定了進化論的科學基礎。恩格斯把達爾文的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9.什么是基因?
生物體內的每種蛋白質、酶、多肽激素和細胞因子等都有它自身特定的遺傳信息,它們被儲存于染色體鏈中。攜帶某種特定蛋白質完整遺傳密碼的那個片段稱為基因。
20.什么是“克隆”技術
“克隆”(Clone)本意是無性繁殖,它不靠性細胞而是生物的體細胞進行繁殖。1997年2月23日,英國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的研究小組利用山羊的體細胞成功地“克隆”出一只基因結構與供體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岸嗬颉钡奶貏e之處在于它的生命的誕生沒有精子的參與。研究人員先將一個綿羊卵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吸出去,使其變成空殼,然后從一只6歲的母羊身上取出一個乳腺細胞,將其中的遺傳物質注入卵細胞空殼中。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含有新的遺傳物質但卻沒有受過精的卵細胞。這一經過改造的卵細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只母羊子宮內,隨著母羊的成功分娩,“多莉”來到了世界。
21.互聯網的發源地是哪里?
互聯網的發源地是美國。追溯美國互聯網的起源,可以從1957年蘇聯搶先用火箭發射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Spunik一號說起,那時蘇聯搶在美國前頭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使美國朝野大受刺激,全面檢討國家的科學技術政策和教育,以便奮起直追。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決定設立一個用來發展科學技術的機構,叫做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就是這個機構后來提供經費設立最早的互聯網,它叫做ARPANET.
22.什么是全球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人們焚燒化石礦物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會產生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由于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這種現象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
23.什么是拉尼娜現象?
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現象,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
24.農業新技術包括哪些內容?
農業新技術包括:①農業工廠化。農業工廠化是綜合運用現代高科技、新設備和管理方法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全面機械化、自動化的技術(資金)高度密集型生產。它能夠在人工創造的環境中進行全過程的連續作業,從而擺脫自然界的制約。②綠色革命?!熬G色革命”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發展中國家興起的,以采用農作物高產良種為中心的一場新技革命。其主要內容是大規模地推廣矮桿、半矮桿、抗倒伏、產量高、適應性廣的小麥和水稻等作物優良品種,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術的改進。這一農業技術革新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因而被譽為“綠色革命”。③持續農業。持續農業是20世紀80年代醞釀提出的農業發展新方向。持續農業是一種“不造成環境退化、技術上適當、經濟上可行、社會上能接受的”農業。概括地說,它是經濟、社會、技術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農業。
25.什么是科技咨詢?
科技咨詢是由具有現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專業知識并熟悉咨詢業務的專家組成的獨立的智力團體,以科學為依據,以信息為基礎,綜合利用科學知識、技術、經驗、信息,采用現代科學方法和先進手段,進行調研、分析、研究、預測,客觀公正地提供委托項目的咨詢成果,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各類社會組織及各階層客戶的決策、運作提供智力服務。
26.什么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也被稱為經濟(或產業)的生態化轉型。即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自然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性增加的發展,轉變為依靠生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
27.什么是核能?
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它周圍的電子構成的。輕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 都能放出能量,分別稱為核聚變能和核裂變能,簡稱核能。
28.什么是物聯網?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29.什么是云計算?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云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云來表示電信網,后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對云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國內較為廣泛接受的定義是著云臺給出的:“云計算是通過網絡提供可伸縮的廉價的分布式計算能力”。
30.什么是光電子技術?
光電信息產業,已被公認是21世紀馳騁于信息社會的高技術產業的主力軍。光電子技術是光子技術和電子技術結合而成的新技術,涉及光顯示、光存儲、激光等領域,是未來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
31.什么是LED?
LED即發光二極管,是一種半導體固體發光器件。它是利用固體半導體芯片作為發光材料,在半導體中通過載流子發生復合放出過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發射,直接發出紅、黃、藍、綠、青、橙、紫、白色的光。
LED被稱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綠色光源,具有節能、環保、壽命長、體積小等特點,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指示、顯示、裝飾、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領域。
32.現階段我國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是什么?
現階段我國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一是把發展能源、水資源和環境保護技術放在優先位置,下決心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二是抓住未來若干年內信息技術更新換代和新材料技術迅猛發展的難得機遇,把獲取裝備制造業和信息產業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作為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的突破口。三是把生物技術作為未來高技術產業迎頭趕上的重點,加強生物技術在農業、工業、人口與健康等領域的應用。四是加快發展空天和海洋技術。五是加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特別是交叉學科的研究。
33.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包括哪些內容?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包括以下內容:(1)人類健康與疾病的生物學基礎;(2)農業生物遺傳改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科學問題;(3)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的影響機制;(4)全球變化與區域響應;(5)復雜系統、災變形成及其預測控制;(6)能源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科學問題;(7)材料設計與制備的新原理與新方法;(8)極端環境條件下制造的科學基礎;(9)航空航天重大力學問題;(10)支撐信息技術發展的科學基礎。
34.國家前沿技術包括哪些內容?
國家前沿技術包括:(1)生物技術;(2)信息技術;(3)新材料技術;(4)先進制造技術;(5)先進能源技術;(6)海洋技術;(7)激光技術;(8)空天技術。
35.現階段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重點是什么?
現階段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重點一是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并將其作為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突破口。二是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三是建設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四是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五是建設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36.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主要措施是:進一步完善國家知識產權制度,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治環境,促進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和國家知識產權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各種行為。同時,要建立對企業并購、技術交易等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特別審查機制,避免自主知識產權流失。防止濫用知識產權而對正常的市場競爭機制造成不正當的限制,阻礙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將知識產權管理納入科技管理全過程,充分利用知識產權制度提高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強化科技人員和科技管理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推動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視和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從業資格制度和社會信用制度。
37.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主要措施是:合理布局并切實加強科普場館建設,提高科普場館運營質量。建立科研院所、大學定期向社會公眾開放制度。在科技計劃項目實施中加強與公眾溝通交流。繁榮科普創作,打造優秀科普品牌。鼓勵著名科學家及其他專家學者參與科普創作。制定重大科普作品選題規劃,扶持原創性科普作品。在高校設立科技傳播專業,加強對科普的基礎性理論研究,培養專業化科普人才。
38.什么是創新型國家?
創新型國家是指以技術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核心驅動力的國家。創新型國家的共同特征就是創新的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它國家,其中科技進步貢獻率在70%以上;研發的投入,也就RND占GT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對外技術的依存度一般在30%以下。
39.新能源是指哪些?
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核能。
40.低碳經濟的特征是什么?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新模式。
41.什么是生態補償?
是指對由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給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造成的破壞及對環境造成污染的補償,恢復綜合治理等系列活動的總稱。
42.可再生能源是哪些?
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等,它能在自然界可以循環。
43.水污染的種類有哪些?
水污染有化學性污染,包括 污染、重金屬和毒物質污染,需氧性有機物污染、營養物質污染;物理性污染,包括懸浮物污染、 污染、放射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包括病菌和病毒污染。
44.新“四化”是指什么?
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45.科學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
科學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2000年6月,江澤民同志在《中國科學院第十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學院第五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科學精神的內涵很豐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br/>46.科學精神的內涵有哪些?
科學精神作為人類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達的是一種敢于堅持科學思想的勇氣和不斷探求真理的意識,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多方面特征。具體表現為求實精神、實證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創新精神、懷疑精神、獨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47.何為求實精神?
科學認為世界是不依人們主觀意志決定的客觀存在,科學活動要求人們從事各種物質創造活動時應該遵循“實事求是”的態度,要求正確認識客觀世界的運動,因此,客觀唯實、追求真理是科學精神的首要要求。 “解放思想,客觀唯實,追求真理”是科學精神的實質。
48.何為實證精神?
實證精神要求一切科學認識必須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經驗基礎上,以可檢驗的科學事實為出發點,運用公認為正確的研究方法完成科學理論的構建。實證精神是一種客觀的態度,在思考和研究中盡力地排除主觀因素的影響,盡可能精確地揭示出事物的本來面目。同時,這種客觀性又必須滿足普遍性的要求,即,客觀知識必須是能夠重復檢驗的公共知識,而不是個體的體驗。實證精神,就是尊重事實、誠實正直,并進行符合邏輯的思維,是科學的重要品質。
49.何為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是由作為科學研究對象的客觀世界的無限性和復雜性所決定的。研究對象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科學探索永無止境,思想解放亦永無止境??茖W的最基本態度之一就是探索,科學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古往今來,任何一項科學發現和發明,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經歷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樣一個過程。
50.何為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對理智的崇尚,是科學認識主體通過概念、判斷、推理、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邏輯性的思維活動所體現出來的。理性精神把自然界視為人的認識和改造的對象,它堅信客觀世界是可以認識的,人可以憑借智慧和知識把握自然對象,甚至控制自然過程。要求人們尊重客觀規律,探索客觀規律,并把對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作為人們行動的指南。提倡科學的理性,要反對盲從和迷信。
51.何為創新精神?
如果說求實精神深刻反映了人們對客觀規律的探索與尊重,那么創新精神則充分體現了人類特有的主觀能動性。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并不是要人們墨守成規??茖W精神倡導創新思維和開拓精神,鼓勵人們在尊重事實和規律的前提下,敢于“標新立異”??茖W精神的本質要求是開拓創新??茖W領域之所以不斷有新發明、新發現、新創意、新開拓,之所以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就在于不斷更新觀念,大膽改革創新。因此,科學的生命在于發展、創新和革命,在于不斷深化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規律的理解??茖W的突破和創新往往要受到舊思想的強烈反對,所以創新也包含著勇敢無畏精神。一部科學史,就是一部在實踐和認識上不斷開拓創新的歷史。
52.何為懷疑精神?
懷疑精神是由求實精神引申而來,它要求人們凡事都要問一個“為什么”,追問它“究竟有什么根據”,而決不輕易相信一切結論,不迷信權威。合理懷疑是科學理性的天性,懷疑精神是批判精神的前導,批判精神是懷疑精神的延伸。沒有合理的懷疑,就沒有科學的批判;而沒有科學的批判,就沒有科學的建樹。新思想是在對舊思想的否定中誕生的,真理是在同謬誤的斗爭中發展的??茖W精神體現了科學性與革命性、建設性與批判性的統一。
53.何為獨立精神?
獨立精神是對從事科學活動的主體必備的基本要求??茖W產生和發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所以要受到社會輿論、社會道德、社會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而科學作為一種理性活動,以追求真理為目標,只能實事求是,不能屈服于任何外界的壓力,所以,對于科學家而言,必須具備獨立精神。
54.何為原理精神?
科學是發現規律,揭示事物最本質、最普遍的原理??茖W不僅要回答是什么,還要回答為什么。同時,普遍性是規律的基本特征,不具有普遍性的不是規律??茖W就是根據事物的普遍性去處理事物的特殊性。最基本、最本質的,同時是最普遍、最共同的。在理性社會,人類的行為模式已經從“生產—技術—科學”轉向“科學—技術—生產”,也就是先通過科學研究,弄清事物的原理,以科學理論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是理性社會的重要特性。
55.科學道德的基本內涵是什么?
科技工作者應堅持科學真理、尊重科學規律、崇尚嚴謹求實的學風,勇于探索創新,恪守職業道德,維護科學誠信。
56.什么是學術不端行為?
學術不端行為是指,在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中的各種造假、抄襲、剽竊和其他違背科學共同體慣例的行為。
57.領導干部的科學精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的能力?
科學精神是領導干部引領發展的靈魂。領導干部的科學精神主要表現在:要有善于理性思考、把握規律的能力,要有善于超前謀、統籌兼顧的能力,要有總攬全局、全面發展的能力,要有善于集思廣益、科學決策的能力,要有善于攻堅破難、改革創新的能力,總之,領導干部只有堅持科學精神才能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的科學發展。
58.領導干部缺少科學精神主要表現有哪些?
弄虛作假、盲目決策、墨守成規、集權獨斷、教條盲從、封建迷信、浮躁漂浮、感情用事等。
59.什么是決策?
決策是一個包括提出問題、確立目標、設計和選擇方案的管理行為與過程。決策有以下幾個過程和步驟:(1)發現問題,確定目標;(2)擬定方案,充分論證;(3)分析評估,方案擇優;(4)慎重實施,反饋調節。
60.決策在現代管理中具有怎樣的地位和作用?
決策是管理的核心內容,也是管理者的主要職責;能否科學決策關系到管理的績效與成敗。
61.什么是科學決策?
科學決策是指遵循科學的決策程序,采用科學的決策技術,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多種行動方案進行選擇、以期達到優化目標的活動過程。
62.科學決策的分類有哪些?
依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科學決策做出不同的分類。按決策的范圍和對象不同可分為三類:宏觀決策、中觀決策和微觀決策。按決策的性質不同可分兩類:戰略決策和戰術決策。按決策出現的重復程度可分為兩類:常規決策和非常規決策。按決策效果可分為兩類:最優決策和滿意決策。按決策的可靠程度差異可分為三類:確定性決策、風險性決策和非確定性決策。
63.科學決策有哪些基本原則?
科學決策應遵循客觀原則,信息原則,程序原則和可行性原則。
64.實現科學決策有哪些基本條件?
實現科學決策應具備四個基本條件:1.正確的指導思想。2.決策具體對象的客觀規律。3.決策所需要的充足信息。4.合理的決策程序,采用科學的決策方法。
65.科學決策的程序是怎樣的?
科學決策的程序是:1.問題診斷與目標確定。2.決策方案的設想與擬定。3.方案的評價與選擇。4.潛在問題的分析與防范。5.決策方案的實施、反饋與追蹤。
66.科學決策的方法有哪些?
決策科學是門交叉學科,它有從有關學科借來大量方法,形成了一套十分豐富的方法體系。如從運籌學、統計學借來的數學分析方法,從邏輯學中借來的邏輯分析方法,從創造學和心理學借來的方法,從經濟學借來的經濟效益分析法,從社會學和組織理論借來的決策組織實施方法、決策權分配和協調方法,從計算技術和信息技術借來的模擬技術、信息系統組織和信息處理技術。
67.什么是目標?
目標是個人、部門或整個組織所期望的成果。
68.目標設定應堅持哪些原則?
答:設定目標應符合SMART原則:明確的(Specific)、可測量的(Measurable)、行動導向的(Action-oriented)、務實的(Realistic)、有時間表的(Time-related)
69.什么是計劃?
計劃是為把決策付諸實施而預先進行的行動安排。計劃的要素包括目的、目標、戰略或策略、政策、戰術、程序、規則等。
70.什么是風險?
風險是指在某一特定環境下、特定時間段內,某種損失發生的可能性。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風險損失等要素組成。在某一個特定時間、環境里,人們所期望達到的目標與實際出現的結果之間產生的距離稱之為風險。
71.什么是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風險管理者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
72.調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有開座談會、個別訪談、問卷調查和網絡調查。
73.什么是決策咨詢?
決策咨詢是通過向專家學者、專業人員和決策咨詢機構進行相關的咨詢活動以輔助決策中樞系統進行科學決策的過程。
74.什么是決策評估?
決策評估是對決策機構和領導者的決策行為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的評價,決策評估包括預評估、過程評估、結果評估。
75.設計和選擇決策方案有哪些基本方法?
答:設計和選擇決策方案常用的方法有經驗法,實驗與模擬法,研究、分析法。
76.什么是系統工程方法?
答:系統工程的方法是綜合運用系統科學的理論與具體方法來研究和探討大規模的復雜工程規劃、設計、管理和決策過程的方法。
77.什么是信息方法?
答:所謂信息方法是指運用信息觀點,把系統的運動過程當做信息的傳遞和信息的轉換過程,通過對信息流程的分析和處理,以達到對某個復雜系統運動過程的規律性認識。
78.什么是頭腦風暴法?
答:頭腦風暴法是由被稱為“風暴式思考之父”的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提出的,它的基本特征是通過專家們的相互交流,在頭腦中進行智力碰撞,產生新的思想火花,從而使討論不斷集中、精化。
79.什么是決策能力?
答:決策能力是根據既定目標認識現狀,預測未來,決定最優行動方案的能力,是管理者的素質、知識結構、對困難的承受力、思維方式、判斷能力和創新精神等在決策方面的綜合表現。
80.領導干部如何培養自身的科學決策能力?
領導干部培養自身的科學決策能力,要著眼于提高政治素養,拓寬知識視野,養成科學態度,培養創新精神。
81.什么是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又稱短板理論,其核心內容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啟示:最短的木板對最長的木板起著限制和制約的作用,要想方設法補“短”,才能完全發揮團隊作用,充分體現團隊精神。
82.什么是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是一種混沌的現象。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啟示:蝴蝶扇動翅膀都有可能引起龍卷風,那還有什么不可能呢?“沒有什么不可能”,恐怕這就是“蝴蝶效應”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83.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達成既定的組織目標的行為及過程。管理主要有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項基本職能。
84.什么是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運用指示、規定、條例和命令等行政手段,按行政系統由上級到下級逐層進行管理活動的方法。
85.什么是經濟管理?
經濟管理是指經濟管理者為實現預定目標,對社會經濟活動或生產經營活動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監督等活動。
86.什么是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是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準,而使組織和個人取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是在企業個體職工的積極參與下,自上而下地確定工作目標,并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管理辦法。
87.科學管理的原理有哪些?
科學管理的原理有:1.人本管理原理。2.權變管理原理。3.柔性管理原理。4.責任管理原理。5.效益管理原理。6.模糊管理原理。7.動力管理原理。
88.科學管理的基本職能有哪些?
科學管理有兩種基本職能:合理組織生產力的一般職能;維護和完善現存生產關系,實現其生產目的的特殊職能??茖W管理的基本職能包括五個方面:計劃職能;組織職能;指揮職能;協調職能;控制職能。
89.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如何提高科學管理能力?
科學管理能力是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必須具備的科學素質??茖W管理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不斷地學習,學習先進的管理思想、理念和管理方法,并將學會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
90.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應對突發事件應當具備怎樣的能力?
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應對突發事件應當具備以下幾種能力:1.敏銳的防范預警能力;2.快速果斷的決策能力;3.現場指揮處理能力;4.組織協調與公關溝通能力;5.善后恢復重建能力;6.評估總結能力。
91.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途徑和方法有哪些?
提高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方法有:1.加強學習,豐富應急知識,掌握應急決策管理方法;2.加強培訓演戲,提高應急意識和能力。
92.什么是需求層次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生理需求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饑、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安全需求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社交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尊重需求是指,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自我實現需求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93.什么是激勵?
激勵是組織通過設計適當的外部獎酬形式和工作環境,以及相應的行為規范和懲罰性措施,來激發、引導、保持和歸化組織成員的行為,以有效實現組織及其成員個人目標的系統活動。
94.在激勵機制中,哪種激勵形方式具有重要的、主體的作用?
在激勵機制中,物質激勵具有重要的、主體的作用。
95.什么是控制?
答:控制是指組織在動態變化的環境中,為確保實現既定目標,而進行的檢查、監督、糾偏等管理活動。
96.什么是多米諾骨牌效應?
多米諾骨牌效應,指的是在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即“牽一發而動全身”。啟示:一個最小的力量能夠引起的或許只是察覺不到的漸變,但是它所引發的卻可能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有點類似于蝴蝶效應,但是比蝴蝶效應更注重過程的發展與變化。
97.什么是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指人們經常受到多數人影響,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也被稱為“從眾效應”?!把蛉盒笔怯蓚€人理性行為導致的集體的非理性行為的一種非線性機制。啟示:對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斷,出奇能制勝,但跟隨者也有后發優勢,常法無定法。
98.什么是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沙丁魚不愛動,被捕上來不久就會死。于是漁民將一條鯰魚裝進了裝沙丁魚的魚艙,沙丁魚要想躲過被吃的惡運,就必須在魚槽內拼命不停地游動。啟示:通過引進外來優秀人才,增加內部人才競爭程度,從而促進內部血液循環的良性發展,激活員工隊伍。
99.什么是森林效應?
森林效應:一棵樹如果孤零零地生長于荒郊,即使成活也多半是枯矮畸形;如果生長于森林叢中,則枝枝爭搶水露,棵棵競取陽光,以致參天聳立郁郁蔥蔥。啟示:個人的成長是在集體中通過與人交往、與人競爭而成長的,集體的要求、活動、評價和成員素質等都對個人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集體往往造就心智健康的人,不良的集體往往造就心智不健康的人。
100.什么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指人們基于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心理學上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贊美能夠產生奇跡,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啟示:贊美和期待具有一種超常的能量,能夠改變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激發人的潛能。